战国名人故事
历史故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、曲折的故事情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,揭露历史的动态过程,描述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,丰富历史事件的内容,这对于改变历史课程的枯燥性,促进历史理论教学的深入浅出具有重要意义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战国时期著名的名人故事,希望能够帮到你!
战国时期著名的名人故事篇一:商鞅南门立木
在战国七雄中,秦国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。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,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。
公元前361年,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。他下决心发奋图强,首先搜罗人才。他下了 一道命令,说:“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,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,就封 他做官。”
秦孝公这样一号召,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。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(就是后来 的商鞅),在卫国得不到重用,跑到秦国,托人引见,得到秦孝公的接见。
商鞅对秦孝公说:“一个国家要富强,必须注意农业,奖励将士;要打算把国家治好, 必须有赏有罚。有赏有罚,朝廷有了威信,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。”
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。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。秦孝公一看反对 的人这么多,自己刚刚即位,怕闹出乱子来,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。
过了两年,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,就拜商鞅为左庶长(秦国的官名),说:“从今天 起,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。”
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,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,不按照新法令去做。就先叫人在 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,下命令说:“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,就赏十两 金子。”
不一会,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,大家议论纷纷。有的说:“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,哪儿 用得着十两赏金?”有的说:“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。”
大伙儿你瞧我,我瞧你,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。
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,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。没有想到赏金越高,看热 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,仍旧没人敢去扛。
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,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,说:“我来试试。”他说着,真 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,一直搬到北门。
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,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,一分也没少。
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,一下子轰动了秦国。老百姓说:
“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。”
商鞅知道,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,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。新法令赏罚分 明,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。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;多生产 粮食和布帛的,免除官差;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,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 的奴婢。
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,农业生产增加了,军事力量也强大了。不久,秦国进攻魏国的 西部,从河西打到河东,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。
公元前350年,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,改革的主要内容是:
一、废井田,开阡陌(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)。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,也种上庄 稼,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、荒地、树林、沟地等,也开垦起来。谁开垦荒地,就 归谁所有。土地可以买卖。
二、建立县的组织,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,组织成县,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。这 样,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。
三、迁都咸阳。为了便于向东发展,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(今陕西凤翔县)迁移到渭河 北面的咸阳(今陕西咸阳市东北)。
这样大规模的改革,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。许多贵族、大臣都反对新法。有一次,秦 国的太子犯了法。商鞅对秦孝公说:“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。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 守,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。太子犯法,他的师傅应当受罚。”
战国时期著名的名人故事篇二:墨子破云梯
在战国初年的时候,楚国的'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。他扩大军队,要去攻打 宋国。
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。他是鲁国人,名叫公输般,也就是后来人们称 为鲁班的。公输般使用斧子不用说是最灵巧的了,谁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领,那就 是不自量力。所以后来有个成语,叫做“班门弄斧”。
公输般被楚惠王请了去,当了楚国的大夫。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,比楼车还 要高,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,所以叫做云梯。
楚惠王一面叫公输般赶紧制造云梯,一面准备向宋国进攻。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扬 出去,列国诸侯都有点担心。
特别是宋国,听到楚国要来进攻,更加觉得大祸临头。
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,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。反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。
墨子,名翟(音dí),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,他反对铺张浪费,主张节约;他要他的 门徒穿短衣草鞋,参加劳动,以吃苦为高尚的事。如果不刻苦,就是算违背他的主张。
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。这回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 侵略宋国,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去,跑得脚底起了泡,出了血,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 下一块裹着脚走。
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,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。他先去见公输般,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 打宋国。
公输般说:“不行呀,我已经答应楚王了。”
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,公输般答应了。在楚惠王面前,墨子很诚恳地说: “楚国土地很大,方圆五千里,地大物博;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,土地并不好,物产也不丰 富。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马,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?为什么要扔了自己绣花绸袍,去 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?”
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,但是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。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 城很有把握。
墨子直截了当地说:“你能攻,我能守,你也占不了便宜。”
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,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,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,叫 公输般来演习一下,比一比本领。
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,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。一个用云梯攻城,一个就用火箭烧 云梯;一个用撞车撞城门,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;一个用地道,一个用烟熏。
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,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,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 来。
公输般呆住了,但是心里还不服,说:“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,不过现在不说。”
墨子微微一笑说:“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,不过我也不说。”
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,弄得莫名其妙,问墨子说:“你们究竟在说什么?”
墨子说:“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,不过是想把我杀掉,以为杀了我,宋国就没有人帮助 他们守城了。其实他打错了主意。我来到楚国之前,早已派了禽滑厘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 城,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。即使把我杀了,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。”
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,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,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,只好 说:“先生的话说得对,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。”
这样,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。
战国时期著名的名人故事篇三:屈原沉江
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,一直受秦国欺负,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。秦昭襄王即 位以后,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,请他到武关(在陕西丹凤县东南)相会,当面订立盟约。
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,不去呢,怕得罪秦国;去呢,又怕出危险。他就跟大臣们商 量。
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:“秦国强 暴得像豺狼一样,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。大王 一去,准上他们的圈套。”
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,说:“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,结 果死了好多人,又丢了土地。
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,怎么能推辞人家呢。”
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,就上秦国去了。
果然不出屈原所料,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,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 路。在会见时,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,楚怀王没答应。秦昭襄王就 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,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。
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,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,拒绝割让土地。这个国君就是楚顷 襄王。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。
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,吃尽苦头。他冒险逃出咸阳,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。 他连气带病,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。
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,死在外头,心里很不平。特别是大夫屈原,更是气愤。 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,远离小人,鼓励将士,操练兵马,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。
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,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。他们天天在顷襄 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。
他们对楚顷襄王说:“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?他老跟人家说:大王忘了秦国的仇 恨,就是不孝;大臣们不主张抗秦,就是不忠。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,哪儿能不亡 国呢?大王,你想想这叫什么话!”
楚顷襄王听了大怒,把屈原革了职,放逐到湘南去。
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,富国强民的打算,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,简直气疯了。他到 了湘南以后,经常在汨罗江(在今湖南省东北部,汨音mì)一带一边走,一边唱着伤心的 诗歌。
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,都挺同情他 这时候,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 打鱼的渔父,很佩服屈原的为人,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。
有一天,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。渔父对屈原说:“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?怎么会弄到这 等地步呢?”
屈原说:“许多人都是肮脏的,只有我是个干净人;将多人都喝醉了,只有我还醒着。 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。”
渔父不以为然地说:“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,就不该自鸣清高;既然别人喝醉 了,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!”
屈原反对说:“我听人说过,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,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 的灰尘。我宁愿跳进江心,埋在鱼肚子里去,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,去染得 一身脏。”
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,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,他终于抱着一块大 石头,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。
附近的庄稼人,得到这个信儿,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。可是一片汪洋大水,哪儿有屈原 的影儿。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,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。
渔父很难受,他对着江面,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,算是献给屈原的。
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,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,又划了船把 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。后来,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,划小船改为 赛龙船。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。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,据 说就是这样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