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篇
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,总归要编写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,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。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小学数学教案 篇1设计说明
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,不仅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、有意义的活动中,而且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,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。
1.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,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。
通过创设帮小女孩买菜的情境,让学生发现买菜中的数学信息,提出数学问题,从而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,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2.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,加深对知识的理解。
在探究的过程中,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,引导学生自主探究、总结小数加减法(不进位、不退位)的计算方法,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,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,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。
课前准备
教师准备 PPT课件
学生准备 小数数位顺序表
教学过程
⊙创设情境,激趣导入
师:同学们,你们在家中帮妈妈干家务吗?(干)那么你们帮妈妈买过菜吗?大家看,这是什么?(课件出示教材11页买菜的情境图)
师:从买菜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?怎样才能知道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呢?
导入新课——买菜。
设计意图:以生活中常见的买菜情境为实例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,帮助小女孩判断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,引发学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,从而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下面的探究学习中。
⊙合作探究,学习新知
1.估一估。
课件出示教材11页的第一个问题。
师:怎样估算买1把油菜和1把芹菜大约要付多少钱?
学生讨论、交流后全班反馈,说说估算的方法和结果。
师:从大家的估算结果可以看出买菜要付的钱数在几元和几元之间?
引导学生明确:买菜要付的钱数比3元多,不到5元。
2.画一画,算一算。
师:售货员收了3.66元,对吗?
(课件出示教材11页中间两幅图)
小组讨论:如何验证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。
预设 生1:1.25+2.41,将两种蔬菜的价钱相加求和。
生2:3.66-1.25,总价钱减去其中一种蔬菜的价钱,求另外一种蔬菜的价钱。
合作探究: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的结果?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。
学生可以独立思考,也可以与组内的同学讨论,算出这两个算式的得数,在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。
预设 方法1:利用元、角、分与小数的关系计算。
加法:因为1元+2元=3元,0.25元+0.41元=0.66元,所以1.25+2.41=3.66(元)。
减法:因为3元-1元=2元,0.66元-0.25元=0.41元,所以3.66-1.25=2.41(元)。
方法2:借助画图的方法计算。
方法3:用竖式计算。
师:你是如何用竖式来求1.25与2.41的和的?怎样用竖式求3.66与1.25的差呢?
引导学生明确1.25、2.41和3.66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意义,知道在竖式计算中要把相同数位对齐。
3.算一算。
用竖式计算1.25+0.74和2.76-2.1,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。
师:请同学们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。
交流:你是怎样计算的?依据是什么?你认为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?
4.师生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(不进位、不退位)的竖式计算方法: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(即相同数位对齐),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,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,点上小数点。
设计意图:通过“估一估”“画一画”“算一算”等活动,学生不仅从直观上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,更从实质上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,培养了学生的概括、推理能力。
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
1.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,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。
2.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。
3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4.初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。
教学重点
理解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,并能正确进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。
教学难点
能充分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相关知识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。
教学过程
一复习旧知。
1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。
(1)底面周长2.5米,高0.6米。
(2)底面直径4厘米,高10厘米。
(3)底面半径1.5分米,高8分米。
2求出下面长方体、正方体的表面积。
(1)长方体的长为4厘米,宽为7厘米,高为9厘米。
(2)正方体的棱长为6分米。
3讨论说说长方体、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。
学生甲:长方体、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长方体、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的总和。
学生乙: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只要计算长方体相互对立的3个面的面积,3个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。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6。
二新课导入。
1教师:以前我们学习了长方体、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求法,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长方体、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?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如何计算的呢?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和探索这个问题。(板书:圆柱的表面积)
2学生讨论:你认为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哪一部分?它由几个面组成?
(1)学生分组讨论。
(2)学生汇报讨论结果。
3反馈小节: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和,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机和两个底面组成。(板书:圆柱的侧面积+圆柱的两个底面积=圆柱的表面积)
4教师进行圆柱模型表面展开演示。
(1)学生说说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图形。
学生:圆柱展开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。
(2)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?
学生:长方体的长(或宽)等于圆柱的底面积,长方体的宽(或长)等于圆柱的高。
(3)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?抽生回答进行复习整理。(板书:圆柱的侧面积=圆柱的底面周长×圆柱的高)
……此处隐藏7610个字……p>
教学流程:
一、 欣赏日记,揭示课题
同学们,五一长假,六(1)班有个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日记,一起来欣赏一下(请一生朗读日记),听了这篇日记,你觉得文中出现较多的是什么?
对,里面有很多的量。比如:长度、面积、时间等等,其实,我们在日常生产、生活和科学研究中,都要接触各种量,进行各种量的计量,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。今天这节课,我们复习量的计量。(板书:量的计量单位)
[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,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量,每天都在接触各种计量单位,新课的出示显得非常自然]
二、 检查自学结果,整理计量单位
1、师问: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量的计量?
2、 复习长度、面积和体积单位。
(1)、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?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?体积单位呢?
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?容积单位有哪些,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?(学生回答后板书)
教师出示一根线段、1个1立方厘米、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、一个磁盘等实物,让学生观察思考:哪些是指长度,哪些是指面积?
(2)、猜一猜:(投影出示)
A、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,它的棱长是多少?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?
B、用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,需要多少块?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,有多少长?
(3) 复习进率。
让学生填写第118--119页长度、面积和体积的进率。
提问:你能发现长度、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间的进率有什么特点吗?
学生回答后,老师就把这三句话推荐给大家:
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;
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;
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。
师问:如果你是小老师,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呢?(强调平方千米、公顷、平方米等单位间的进率)
练习口答:(投影出示)考考你:在( )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的名称:
一枝铅笔长176( ),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( )
一张课桌宽52 ( ),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( )
六(1)班教室的面积约是48 ( ),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( )
4、复习质量单位
检查自学,同桌相互批改,反馈自学情况。
提问: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?称哪些物体重量一般要用克?请你观察:老师手里的一袋食用盐大约重多少?一袋味精呢?
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是1吨吗?
(象我们学校工地上的1袋水泥是50千克,那么20袋就是1吨)
5、复习时间单位及进率。
时间过得真快,上课至现在已经有十多分钟了,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哪些呢?请同学们交流汇报第119页上的内容。
师:看了这张表格,你还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?(学生问:1个世纪有多少天?老师鼓励他们课后去计算一下)
脑筋急转弯:小明今年五年级啦,今年的2月份刚过了第3个生日,你知道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吗?他今年几岁呢?
你知道今年是闰年吗?为什么?如何判断平年还是闰年呢?
(3) 关于时间问题,老师也想考考你: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6题,反馈校正。
[这些计量单位的复习,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在自学思考的基础上,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,说说计量单位,估算多少计量单位,在重点、难点处精心设计练习,同桌学习、小组探究,自学提问,学生学得兴趣盎然,较好地掌握了这些计量单位。]
6、复习名数的改写。
估算一下:教室黑板的长是多少(4米),宽呢?(1.20米)
象1.20米,就叫做名数,名数有单名数与复名数之分,请你分别写一个,同桌交流一下。
在实际计算中,我们要进行名数的改写,名数之间的改写要注意些什么?看书,在书上找到相关的句子。
完成书上的例题1。邀请同学上台进行讲解(强调解题的过程)
讲评时强调两点:一要注意:什么单位之间的改写。
二要注意: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。
7、巩固练习:完成书上的做一做。
教师小结:这里的每组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?要注意些什么?
[名数的改写是一个难点,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,教师让学生当小老师,上台讲解。旨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,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,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,教师再强调注意点,改变了学习方式,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。]
四、综合练习,巩固知识
游戏练习:
1、在老师的材料袋里摸一张纸条,然后考考你的同学:
(1)、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平方分米。( )
(2)、每年都是365天。( )
(3)、小明的身高约是1.56米,体重约是39克。( )
(4)、一个油桶的容积是20平方分米。( )
(5)、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。( )
(6)、2.25时=2小时25分( )
2、投影出示:把左右两边相等的连一连:
4吨500千克 2时15分
4吨50千克 2时9分
4.05吨4 1/20 吨 2.15时 2 3/20时
4050千克 2 1/4 时
4500千克 215分
4 1/2 吨 135分
五、走进生活,拓展应用
同学们,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?你有哪些收获呢?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玩,请你拿出自己带的实物,观察一下,用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获得的信息。好吗 ?
[通过交流,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知识,较好地掌握了计量单位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。]
教后反思:
这是一节复习课,教学时我把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,而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记计量单位及进率,这与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亲历,让他们经历深层思维的形成过程是相吻合的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:
1、创生教材:教学时,教师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教具、实物,让学生对抽象的计量单位有一定的理解,同时,让学生自带实物进行学习,学生在平时吃的暑片、可乐等实物上见到了克、千克(g、kg)、升、毫升等计量单位,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同时也真正触摸了数学,拓展了课堂知识。
2、激活学生:课堂上,这些计量单位的复习是在学生自学反馈的基础上完成的,老师只是帮助梳理了一下,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,学生学得非常轻松。教师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、引导者。
3、评价激励: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评价、小组评价、同桌评价等等,让学生经历了对生活经验的感悟过程和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过程,在学生亲身感受的过程中,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。